據說印地安人的數學概念裡,沒有減法,只有加法. 如果

十顆蘋果送給人家三顆,剩下幾顆? 印地安人的答案是

十三顆. 美國人會說,不對,是七顆.

  然而,印地安人會說:{我知道你算的是七顆,可是我不明

白為什麼?}

  後來美國人深入印地安人的社會,發現印地安人的十三

顆數學是有根據的. 他們將三顆蘋果給了鄰居,下次鄰居

就會回送六顆蘋果. 永遠回收比給人家的多一倍.

  這有趣的數學,或者說是社會文化,在老人家的生活裡,

處處可見. 那天,我買了過多的奇異果,吃不完,就挑了幾

顆,送給隔壁的阿嬤. 過了不久,阿嬤來敲我家的門,給我

好多顆大梨子.

  我屢是不爽,只要給阿嬤送甚麼,隔沒多久她ㄧ定回贈更

多的好東西. 一度我都不敢送阿嬤東西,怕我的"好心"變

成阿嬤的負擔. 可阿嬤倒沒那樣想,每次只要有他人在場,

她最喜歡跟人介紹:[這小姐很好心,每次都送東西給我.]

  阿嬤的溫暖,讓我憶起鄉下的歲月.我們家跟鄰居之間都

有一個小窗口,媽媽煮了甚麼拿手菜,或者鄰居多煮了甚麼

的,就會推開窗口,彼此叫喚一下,然後把食物遞給對方.對

方用完食物也沒即時把盤子送還,通常是等下次再盛食物時

一併歸還. 

  這樣不減反增的生活,在普遍不富裕的鄉下,讓人與人間

充滿著愛與溫暖,心靈也感覺富足而美好.

  相對於富裕的年代,人們的物質條件普遍提升,但對於生

活的不滿似乎反而增長.

  要如何讓自己生活與工作快樂,或許真的要學習印地安

人的加法人生了. 人們常說,工作充滿競爭,如果誤以為競

爭就是爭,爭到叫"贏",爭不到叫"輸",這樣思維的人生一

定時時處在患得患失的焦慮之中.

  話說巴西總統盧拉在十二歲那年,還只是一個擦鞋童.有

一回一位老闆前來擦鞋子,三個鞋童一擁而上,各個眼睛睜

得大大的,拜託老闆讓他擦鞋子. 老闆說:[誰最缺錢,我就

給他擦鞋子,而且給兩塊錢"比平常收入多很多".]

  第一個孩子說:[我早上到現在都還沒吃東西,再沒錢買

東西恐怕會餓死.]

  第二個孩子說:[我家已經斷糧三天了,媽媽還在生病,

我如果沒賺錢買點東西回家,恐怕會被打死.]

  盧拉說:[這兩塊錢給我賺的話,我會給他們一人一塊.

因為我早上還吃了點東西,還忍得住.]

  不用說,後來老闆讓盧拉擦鞋子,盧拉也依承諾將錢分

給了兩位同伴. 之後盧拉成為改變巴西非常重要的總統

,這樣的童年往事,便被人廣為傳頌.

  小故事,大道理,有能力分享的人,必定有成材的一天,

不只是童話故事,也是因果觀.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ris8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